內向者經營自媒體3點小困難
先看個30秒短片快速了解吧!
前言
想聊這個話題有段時間,發現有跟我一樣困擾的人不少
身為這個地球上佔1/3的族群,無論做什麼好像都格格不入
也曾經覺得自己不適合經營自媒體
光以下3點大概就是很大的障礙
#羞於分享
#社交過敏
#互動不多
唯一能相信的,是路會越走越順
對於習慣待在舒適圈的內向者
努力創造自己喜歡的舒適圈是鼓起勇氣改變的動力!
羞於分享
對於生性內向的人來說,最大的恐懼之一就是成為被注意的對象。那種站在聚光燈底下被炙烤的感覺不會反射璀燦星光,而是如萬針扎背般難受。
長久以來習慣默默過日子,也不確定是不是內向的鍋,很早便認定無悲無喜的日子是最好的日子;從未想過主動爭取什麼,包括在創作的道路上,認為能默默耕耘、默默收穫便好。
一直知道經營個人品牌初期必須仰賴自我推廣的力道,畢竟網路上資訊太多,連自己都不分享,別人怎麼知道這個創作是不是他們想要的。因此加入許多社團,最後總淪為潛水客,在社團內漂泊,看著水面上的社員活躍地拋出一根根釣竿,收獲許多資源與人氣。
礙於「冒牌這症候群」,覺得那樣的形象是自己擔不起,也認為根本沒有朋友認定的那麼有能力,到最近遲遲沒踏出那一步。彷彿外面有萬千巨人等著將自己啃蝕殆盡,總是在真正的壓力出現前先將自我壓垮。
社交過敏
大部分外界給內向者的評價是「冷冷的」好像植物,生來沒感情,過去也招來不少誤解,讓本就不愛社交的天性更不愛社交。面對經營個人品牌或是自媒體,都像踩著漏氣的腳踏車,跟社員、網友互動都特別廢勁。
得益社交軟體的及時性與隱蔽性,不用花跟現實一樣多力氣,可以輕鬆與人交流。不過小劇場不會因為科技進步就放過內向者,相反有時更需要花心思思考如何回訊息或加入話題,往往想著想著最佳的參與時間就過了,徒留遺憾。
內心活動其實比外在顯示還要豐富,可是又不擅表達導致容易陷在小圈圈內。為了避免跟外界產生衝突讓原本豐沛的內心產生更多刺激,索性減少社交頻率;造成即便分享創作及產品仍無法有效推廣。
互動不多
社交過敏
大部分外界給內向者的評價是「冷冷的」好像植物,生來沒感情,過去也招來不少誤解,讓本就不愛社交的天性更不愛社交。面對經營個人品牌或是自媒體,都像踩著漏氣的腳踏車,跟社員、網友互動都特別廢勁。尤其自我歸因的天性很容易在事情沒辦到預期效果時,出來火上加油地責怪自己,因此故步自封,認為沒把萬事處理妥善前不要貿然辦活動。「萬人響應,一人到場」帶來的不只尷尬,還有滿滿地無力。
結語
在不會說話恍若是原罪的社會,內向者每天都在承受「種族歧視」。
想透過自媒體表達自我,幫自己發聲,也必須先面對許多不適感。能堅持下去並相信有所成就,或許是源於真心認為彼方有樂園的信念。
嗨!我是雛燕,歡迎來到我的海生館 喜歡書寫與分享嗎? 每月更新2篇「手寫漫話」,分享漫畫佳句 每周分享經營粉專的心得與想法~ - 另外各種創作歡迎追蹤 #Vocus #Blogger - 喜歡我的文章,能到首頁側欄幫我拍拍手嗎?👏 大力的點🌟5下就可以了! (重點免費的! |
留言
張貼留言